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索信息:
关键字:
条件:
 
色谱乙腈
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
氘代氯仿
氘代甲醇
氘代二甲基亚砜
  您现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科技兴环保是我们的使命

文章来源:协力生物           添加时间:2011-07-02 15:01:04

  □本期对话人物

  赵英民博士,历任原国家环保局科技司主任科员、办公厅副处长,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处长、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现任科技标准司司长。所担任的社会职务有: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气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对话人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司长赵英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班健

  点击一

  焦点关注今年环保科研项目实现突破性投入

  关键思路

  增强科技创新,关键是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两个平台、落实4项措施

  记者: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了3亿元,相当于过去5年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的总和。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为什么在这一年有这样突破性的投入?

  赵英民:首先从环保角度说,党中央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进入了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从科技角度说,自全国第三次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后,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可以说,环保科技投入的增加是国家对环保和科技重视的必然结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了能源、水和矿产资源、环境、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11个重点领域,环境保护是重点领域之一。为确保实现这一规划纲要,国家设立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实行科技投入改革,中央财政选择环保作为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试点单位之一,启动了环保公益性专项。同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和“973”计划也加大了对环保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

  其次,去年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全国环保科技大会,明确提出环境科技创新三大工程,构建信息和科研能力两个平台,开创环保统一战线。随着全国环保科技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环保科技工作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出来。通过我们一年的努力,2007年环保总局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突破了3亿元,相当于过去5年环保科研项目经费的总和。值得一提的是,这3亿元的经费还不包括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将有逾百亿元的投入。而以前最大的单项投入最多只有8000万元。

  记者:这种变化是否得益于近年来环保科技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的明确定位?请您谈谈我们在环保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赵英民: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全国环保大会精神,2006年8月环保总局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出台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增强环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团结有志于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形成最广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共同推进中国环境科技事业的大发展。增强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两个平台、落实4项保障措施。

  实施三大工程即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这三大工程主要是围绕环境科技在3个重点领域——基础研究、环境标准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而确定的。科技创新工程侧重环境管理应用需求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属于知识创新;标准体系建设工程侧重环保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明确的环保要求,属于环保手段和技术法规范畴;技术体系建设工程侧重技术

  研发、推广和示范,属于技术创新,属于为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技术依据和工程示范及产业发展支持。

  建设两个平台,一是建设全国环境科技协作网络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以此调动和整合全国环保系统、高校、中科院三大环境科研力量,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联合攻关、紧密协作。二是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能力平台,以加强和完善环保总局直属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及装备,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落实4项保障措施。一是深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环境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国家和地方环保公益性研究机构。鼓励环保总局直属科研单位与省级环境科研院所紧密协作、联合攻关。对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设计、环保咨询类的环境科研院所,要逐步向企业化转制;二是培养优秀人才。坚持自主培养为主,制定并实施环境科技人才培养规划。目前正在制定《“111”环境科技人才培养规划》;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科技投入机制。搞清科技需求,做好科技规划,争取将重大环境科技项目优先纳入国家和地方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建立国家稳定的环境公益性研究投入渠道,建立环保系统稳定的科技投入渠道,用于环境管理、政策研究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环保实用治理技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四是加强领导工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实行环保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将科技兴环保战略落到实处。加强环境科技管理部门建设,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

 

[返回首页]  [返回上一页]  [打 印]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四川协力生物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蜀ICP备11014973号-1
电话:028-85151696  13094424476   传真:028-85159765   地址:四川.成都市神仙树北路15号商贸中心A218  技术支持:成都市万企科技